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食堂的管理模式转变
1、目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
1.1 社会招标,个体经营。向社会发包招标是不少高校食堂的一种改革模式,认为这样做既省却了经营的烦恼,又能坐收渔利。受经济利益驱动,谁交承包费用高,就让谁中标承包食堂,学校根本不去考察中标者是否具有经营资质、是否守信用、是否有经营能力,只想坐收管理费,以包代管。
1.2 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仍留恋“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习惯于“统、管、包”,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经营权。不求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但求享受自我福利服务;不求后勤社会化,但求后勤无偿化。还有的高校虽然跨出了社会化经营第一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改革失败或者吸取了外地外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后,不求最好,但求安全,纷纷将发包给承包商经营的食堂到期收回,自己成立餐饮服务公司,大包大揽,自主经营,后勤社会化“步履蹒跚”。
2、目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2.1 个体经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混乱,卫生堪忧,监管困难。
2.1.1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制约措施,食堂承包人考虑眼前利益,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有的食堂连防虫、防蝇、防鼠的基本设施都不齐全,食品原料直接放在潮湿的地面上,至于餐具消毒及保洁措施那就更谈不上了。
2.1.2 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个体经营的食堂没有一套完整的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低,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很多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用人员,未经培训,未取得健康证,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1.3 质次价高,监管困难。中标者为了完成标的,最大限度追求经营收益,弱化了学校食堂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少数食堂承包商见利忘义,从商贩手中非法购买劣质食品及病、死猪肉,以次充好,给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带来很多隐患。由于饭菜价格偏高加重师生经济负担,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大。为了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师生一日三餐能及时供应,除非万不得已,卫生监管部门不会要求存在隐患的食堂停业整顿,使政府卫生监督部门进退两难。
2.2 自主经营——固守旧格局,服务质量难提高,学校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自主经营的最大好处食堂福利化、服务无偿化,方便了领导和教师,食品卫生安全有了保证,但学生却得不到多少好处,相反弊端多多。比如:食品花色品种难翻新,很多食堂每天早晚都是馒头、稀饭、咸菜“老三样”,中午老四样,雷打不动;饭菜质量难保证;服务质量难提高;学校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只能维持设备的维修,很难进行设备、器具的更新。学校食堂的管理体制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直接影响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遏制了学校整体发展。
3、高校食堂社会化经营模式探讨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推行新的经营机制,是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的必由之路。解决目前学校食堂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减轻学校经济负担,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必须实行通过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监督的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既要将食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又要本着勤俭办学的方针通过市场形式来运作食堂经营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搞活食堂。
3.1 公开招标,择优引进。将食堂对社会公开招标发包,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化运作形式,既告别纯福利办伙的经营模式,又不要走以食堂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招标时不能以承包费用多少作为确定承包商的依据,而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择优选定(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并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写进承包合同。
3.2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将食堂承包给不少于三个承包商经营。根据实际调研,如果只是承包给一家公司,缺少必要的竞争,食堂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是很难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的。只有承包给多家公司,各公司之间形成竞争,这样各公司都能感觉到压力,才能够迫使他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才能够让广大师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