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智能货柜

2018-10-31 17:36:15 次浏览 分类:行业资讯

      想买到心仪的生鲜食品,消费者的途径越来越多了。最近,在北京的100多个社区,一种新型的“在楼下”无人智能货柜做起了生鲜的生意。它的外形像一个加大版的自动售货机,售卖蔬菜、鸡蛋、水果、卤味、酸奶等几百种生鲜食品,根据实时销售数据,货品还会不断更新。

      在无人货架日渐沉寂之时,多家企业开始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调整,试图凭借转型智能货柜让无人货架“起死回生”。把“社区冰箱”摆到家门口,智能货柜想用大数据更好地满足社区人群对生鲜的需求。

无人智能货柜
      年轻居民更愿买单

      中午12时,在朝阳路南侧的华龙美树小区门口,一个绿色外形的“在楼下”智能货柜吸引了小区居民好奇的目光。

      四组全封闭的柜子占地近10平方米,通过透明玻璃,能看见便利柜共售卖200多种生鲜食品和日用品。记者使用小程序购买了一罐标价2元的雪碧,柜内庞大的机械臂立刻运转起来,传送带把货物送至取货口,整个流程大概需要40秒。操作大屏幕也可购买商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结账,操作流程和普通的自动售货机一致。

      “也没见有多少人用,我们快递员用得多一些。”一位“饿了么”快递员输入取货码,薯片、鸡爪、辣条等零食便送到两个取货口。记者比对发现,售价3.5元的某品牌方便面比市场价贵5毛钱,其他商品和超市价格差不多,普遍比小卖部要便宜一些。

      在记者停留的1个小时内,前来打量的4位居民并没有购买,只有1位快递员来取货,晚间时段再访时,下班归来的人们多了起来,半个小时就有3人下单,都是年轻人。

      在东领鉴筑社区,“在楼下”货柜在小区外大门口旁,中泰雅轩社区的货柜则放在了小区里居民健身的区域。路过的居民坦言“没用过,不习惯从货柜里买生鲜食品”,也有年轻居民说,这种货柜可24小时购买,开在楼下可满足“随吃随买”的即时需求。

      社区零售仍有挖掘空间

      “社区人群对生鲜的需求尚未被满足。”“在楼下”创始人兼CEO张赢说,在北京,住户超过7500人的小区有1.5万个,很多小区都面临着超市太远、便利店不够密集、电商不够快、违规底商被关闭的情况,离家足够近、足够密集的小颗粒度零售终端是刚需。根据监测数据,在百子湾某小区,有用户曾在深夜11时通过货柜买了150多元的蔬菜,也有人每天都会购买4个鲜鸡蛋。

      和写字楼内铺设的部分无人货架不同,这种智能柜“人货分离”,避免了货物被盗损并利于食品保质保鲜。张赢说,在小区内便利柜的铺设成本只是开店的1/5,负责每日配送货物的工作人员同时可管理10台机器。和商场一样,部分货柜每晚9时后还会打折处理,加快食品更新速度。

      “我们要做社区‘新零售’,因此一切都靠数据说话。”合伙人王羽潇说,公司每周会组织试吃活动,通过口味投票决定上新产品,近期还会上新月饼等时令单品。所有货柜“千店千面”,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销售数据决定如何上新,卖得不好的品类就直接淘汰。

      张赢透露,“在楼下”还将上线半成品净菜、饭团、便当等速食品类,并在部分小区试点推出拼单、团购等活动,更好地吸引社区流量,奶卡、蛋卡、菜卡等产品也在计划内。“为什么牛奶只能送到家门口?很多上班族或出差的居民都不能第一时间拿到。”张赢说,有了“社区冰箱”,生鲜食品都能在楼下保鲜保管,居民可按需随时自提。

      智能货柜抢无人货架风头

      近日,“在楼下”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这种智能货柜将在北京铺得更广,预计年末覆盖300个社区。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智能货柜,正在取代曾坐上“新零售”头把交椅的无人货架。

      每日优鲜与腾讯云达成合作,使用腾讯云智能货柜解决方案;苏宁基于无人货架存在的货损问题进行了技术升级,通过人脸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以货柜形式进行商品售卖……京东、魔盒CityBox、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七只考拉等无人货架厂商均已推出智能货柜。便利蜂还率先一步,将原有货架全部替换为智能货柜。

      不过,智能货柜能否真正推广起来,解决消费者购买新鲜果蔬的需求?前途仍不明朗。有零售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智能货柜存在诸多弊端。比如一个人买完后另一个人才能买,在办公室或社区场景会导致排队,影响用户体验。此外,智能货柜成本较高,所能容纳的货品种类有限,这也将限制它无法像无人货架一样快速扩张。


相关资讯